“父早亡,母改嫁,随后爷爷奶奶去世,孤儿杨六斤独自居住数年,吃野菜捞鱼维持生计”,广西卫视的这档公益节目打动无数国人,爱心人士为他捐款达500万元。但其他媒体实地走访发现,杨六斤虽身世堪怜,但生活并非节目所展示的那般艰苦,他一直同堂哥一家同住,独居生活到电视节目播出时也未超过25天,只是偶尔吃野菜,而且野菜也是当地居民的家常菜。
广西卫视已经承认报道有过度煽情的水分?广西卫视卫星频道总监李晓表示,因为记者了解挖掘不够深入,所以导致节目中一些细节与事实不符,比如说“杨六斤独居5年”,是因为记者在采访时,想帮助他,想让大家更多地同情他,故而造成失实。负责采访此节目的记者陈女士表示,当时采访未沟通清楚,造成部分错误。
这种注水的煽情很不妥当,让人心里不舒服。诚然,记者对杨六斤身世的艰苦做出夸大报道是出于好意,但这种好意却触碰了两条底线?新闻报道的底线和慈善诚信的底线。
新闻报道应该客观公正,忠于事实原貌。尽管陈女士是以爱的名义做出了失实报道,但也违背了新闻工作纪律,违背了新闻人的职业操守。
夸大失实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对公众的爱心造成了欺骗和误导,让公众做出了堪称超常的慈善反应,这种欺骗和误导会让一些献出爱心的人伤心,会伤害慈善的诚信。短期内,新闻报道的注水煽情能让某一个例得到更多的爱心和帮助,但对于慈善的长远健康发展绝不是好事。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淮南公益服务网微信公众号,
了解淮南本地公益资讯更快捷、方便!)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