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9日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弘扬传统文化义工团】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汪兵    发布时间:2017/09/03

201792日上午8点,由市田家庵区委宣传部主办,弘扬传统文化义工团承办,为期两天的《传统文化与幸福生活》论坛在田家庵文化大礼堂正式开讲。来自河海大学的教授张雁老师告诉了我们如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窥探幸福的秘密。

老师谈到,成功与幸福是两回事,一个人不管外表多么光鲜亮丽,幸不幸福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可人如何得到幸福呢?其根源便是要有对生命的认知,而生命即关系。

 



人要学会感恩,不会感恩的人,则不会幸福

马克思曾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鲁迅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跟我有关系”。汉字“人”,由一撇一捺撑在一起组成,就像人与人之间是要有关系的。

天地之大德曰生,倘若人离开空气,水,阳光,土壤等,则活不下去。在我们每天都在免费享受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时,是否该感恩呢?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现在社会上,很多年青人在享受着国家福利的同时,又在抱怨着国家太多。在我们身边,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最感恩祖国了。张老师举了她的母亲为例,老人退休在家,退休金一直在涨,她却希望它不要再涨了,因为她觉得自己已经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了。

学习古圣贤

张老师谈到传统文化,便提起她以前学的是西方科技哲学,后来发现科技带来的问题科技哲学竟然解决不了,而只有中国哲学才能给出答案,故转而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文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间断过的文化,究其原因,是因为西方文化里没有孝道。孝,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就是中华文化没有间断的原因。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开始,什么是幸福呢?古人给出了答案: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现在很多人以为富裕就是幸福,可富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那么如何能够幸福呢?做到好德,其他的福分是自然而来的。厚德载物又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德是要和他想要得到的福分相匹配的。没有足够的德,是承担不起他的福分的。

所以,人又该如何厚德?积善成德,俭以养德,谦为德之柄,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至此可知,孝是一切善的源头,也是幸福的源头。

那如何才能算孝呢?我们发现“老”字下面是一把匕首,而“孝”,就是孩子要帮父母去掉这块匕首,不让父母受难。而这种难有两种,第一种便是一般理解的苦难,第二种难则是孩子施加在父母身上的难。有些人就会纳闷了,我怎么会施难给父母呢?可你不知的是,孝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对父母好,而是要给予父母真正想要的东西。

夫妻关系与教育孩子

孩子是父母亲的结合,所以他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恩爱。有些父母怪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可他们在一起却天天吵闹,这就像孩子来自爸爸妈妈各自的一半在打仗。所以说,问题真的出现在孩子身上吗?为了家庭幸福,父母需要践行以下三点。

夫妻和睦

一对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便是互相恩爱。爸爸要疼爱妈妈,而妈妈要对爸爸崇拜温柔和支持。孩子天生是要和父母“连根”的,当孩子的妈妈不尊重他的爸爸,孩子在爸爸这块的归属感得不到满足。于是他就会强烈地去学习爸爸身上那些不被尊重的方面。当孩子爸爸没有好好疼爱妈妈的时候,结果也是会使孩子变成妈妈的样子。

男女是有别的,因为女人是主情感,而男人是主理智的。女人用听觉感受爱,而男人用行动表达。就像女人会问丈夫:你爱不爱我?可丈夫一般不愿把爱直接说出口,被逼的没辙,也是会用反问句来回答;我不爱你爱谁啊?

老师举例说自己和大多女性一样,婚后仍想要每天像恋爱一样过,于是在生活中便一直向先生索取爱。所以有一段时间,她和先生日子过得很不好受。可回头一想,先生的爱,一直都在,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

   老师还举了个男女有别的例子。当男女开车听到后面有喇叭声的时候,女人的反应一般是会想我哪里出错了?而男生则不管不顾,因为他觉得这肯定和自己无关。现实生活中,当男人工作后回家,有时候他会因为外面的事情板着脸,而女人就会觉得这与她有关。

立命由根

一个家庭里,老人就像树根,父母是树干,孩子是树上的果实。果实结的不好,应该要在根上浇水施肥。所以孩子出现问题了,父母要孝顺爷爷奶奶,而不是溺爱孩子。

父子有亲

老师的一位姐妹一天打电话向她求助。说她的丈夫最近因为女儿烫头发这件事情吵得很凶,而且女儿还早恋。张老师告诉她:父子有亲,不要伤了父女之间的感情。早恋其实是因为孩子在家里缺爱,只有在男朋友那里去得到。后来父母便放手没去管女儿做的这些事情,因为这也还不是原则问题。女儿对于父母的这一放手,很是吃惊,慢慢地父女关系开始缓和。后来女儿参加了八月份的传统文化课程,听完课后回去找父亲痛哭,并和她早恋男友断了关系。

张老师用最简单的道理让我们知道了如何收获幸福人生,所谓大道至简莫过如此。如果要让我用最精炼的语言来总结老师这两天所讲内容的话,我觉得是“厚德载物”与“家和万事兴”。